盛夏時節,烈日炎炎,持續的高溫天氣給農業生產帶來不小挑戰。而在特色水產養殖領域,精準的氣象服務正成為保障養殖戶增產增收的 “科技利器”。在當地一處水產養殖氣象服務試點,智能化的氣象監測網絡正為蝦農們提供著全天候的精準服務。
走近蝦塘邊,一套白色的自動氣象監測設備靜靜佇立,旁邊的 LED 顯示屏上,溫度、濕度、氣壓等氣象數據與水體 PH 值、溶解氧含量等水質參數正實時滾動更新。養殖戶只需輕點手機,就能隨時掌握蝦塘水體的各項關鍵指標,讓養殖管理變得觸手可及。
高溫環境下,水體 PH 值易偏高、亞硝酸鹽含量易超標,這對蝦苗生長構成嚴重威脅。不久前,當地氣象局專門發布了特色水產養殖氣象服務專報,預警未來幾天將出現強降雨天氣,提示養殖戶警惕水質惡化可能對蝦類造成的雙重影響。一位承包50畝蝦塘的養殖戶,剛投放的140萬尾蝦苗正處在生長關鍵期,他一邊忙著曬塘消毒、種植茜草改善水質,一邊通過手機密切關注天氣動態。
“氣象服務太及時了!什么時候下雨、水質會有什么變化,手機上看得清清楚楚,提前做好準備就能有效預防蝦類應激反應,養殖心里更有底了。” 他笑著說道。
除了在養殖基地布設區域自動氣象站,實時追蹤氣溫、降水、水溫等環境指標,當地氣象部門還聯合養殖技術專家,針對蝦類不同生長階段量身定制氣象影響預報和養殖指導方案。這套“氣象 + 專家”的服務模式,已幫助養殖戶成功抵御了多次極端天氣的侵襲。
面對當前的持續高溫,養殖專家特別強調了病害防控的重要性“虹彩病毒和諾達病毒是當前蝦類養殖的主要威脅,尤其是虹彩病毒,在高溫環境下極易大規模爆發?!?專家建議養殖戶加強病源篩查,若檢測出蝦塘存在虹彩病毒,需強化水體增氧和日常管理,最大限度降低病毒爆發風險。
如今,這套氣象數據監測系統已從試點區域推廣到更多養殖片區,監測網絡不斷擴大。氣象站 24 小時不間斷采集溫度、降雨量、氣壓等數據,經過氣象服務平臺的專業分析,轉化為養殖戶手機上清晰易懂的操作指南。曾經 “看天吃飯”的傳統養殖模式,在科技力量的加持下,正變得越來越科學、越來越從容。
推薦閱讀:六要素自動氣象站,填補氣象觀測盲區,提供精細的氣象服務